Network
當前位置:主頁 > 產業(yè)經濟專家欄 >
劉濤:航空運輸業(yè)發(fā)展的基本狀況
來源:《中國經濟時報》 日期:2015-12-14 點擊:次
航空業(yè)務規(guī)模穩(wěn)步增長
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,我國航空市場蓬勃發(fā)展,航空運力呈穩(wěn)步增長態(tài)勢。2003-2013年期間,我國航空旅客運輸量由8759萬人增加到35397萬人,增長了3倍多,年均增速接近15%。2013年,全行業(yè)國內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32742萬人,國際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2655萬人。與此同時,我國航空貨郵運輸量也從2003年的219萬噸增加到2013年的561萬噸,年均增長率為9.9%。其間的2011、2012年受國內外經濟復蘇動力減弱、高鐵快速發(fā)展等因素影響有所回落。2013年,國內航線完成貨郵運輸量407萬噸,國際航線完成貨郵運輸量154萬噸。
另外,我國機場數量及其吞吐量也保持著平穩(wěn)增長。2013年,我國境內民用航空(頒證)機場共有193個(不含港澳臺地區(qū))。其中,定期航班通航機場190個、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88個,分別比2003年增加了64個和63個。2013年,在所有通航機場中,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萬人次以上的達到61個,比2003年增加28個;這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機場的95.4%,比2003年上升4.1個百分點。同時,在各機場中,年貨郵吞吐量在5000噸以上的有59個,比2003年增加17個;這些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占全部機場的比重為99.0%,與2003年基本持平。
基礎設施能力明顯改善
隨著航空運輸業(yè)投資規(guī)模的不斷擴大,整個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上了個新臺階。繼2012年民航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投資額突破700億元之后,2013年進一步增長到716.6億元,是2006年的近2.3倍,年均增幅為12.5%。其中,機場系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507.5億元、空管系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.5億元、民航其他系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79.6億元,所占比重分別為70.8%、4.1%和25.1%。
近年來,我國民用機場也進入一個新的建設高峰期。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、北京首都國際機場、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機場先后投入巨資完成新建和改擴建,機場硬件設施已逐步趕超發(fā)達國家的水平。同時,空中交通管理、通信、導航以及氣象等航行保障系統的技術升級改造也明顯加快,初步形成了區(qū)域管制——終端管制——塔臺管制三級空中交通管制服務系統,建立了民航專用衛(wèi)星通信網、空管數據通信網等信息服務網絡。另外,整個行業(yè)還研發(fā)了旅客訂座系統、代理人分銷系統等大型計算機數據實時處理系統,航空運輸保障能力顯著增強。
行業(yè)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
我國航空運輸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,得益于民航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。2002年以來,我國民航業(yè)在所有制分開、政企分離、機場和地方分離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探索,逐步確立了以企業(yè)為主體的市場經濟體系,有序競爭的市場環(huán)境正在形成。具體來看:一是聯合重組運輸航空公司。對原民航總局直屬的9家航空公司,合并組建中國航空集團公司、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和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,并交由國資委管理。二是改組航空運輸服務保障企業(yè)。成立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、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信息集團公司,并與民航總局脫鉤。三是改革機場管理體制。除首都機場和西藏區(qū)內機場外,原民航總局直屬的機場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。四是改革行業(yè)行政管理體制。將原來的“民航總局——地區(qū)管理局——?。▍^(qū)、市)局”三級行政管理改為“民航總局——地區(qū)管理局”兩級管理體制。五是將原有的民航總局改組為民航局,納入新組建的交通運輸部管理。
除此之外,近年來民航市場準入、價格管制等方面的改革也在推進。2005年實施的《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(yè)規(guī)定》,放寬了對所有權的限制,民營資本開始進入民航領域,目前已有多家民營航空公司參與國內市場競爭;放松了航線準入、航班安排和設置運營基地的管制;允許航空公司以政府確定的基準價為基礎,在規(guī)定的幅度內自主確定價格,對旅游航線、多種運輸方式競爭激烈的短途航線和獨家經營航線,完全實行市場價格。2014年制定的《民航局關于促進低成本航空發(fā)展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繼續(xù)營造寬松的航線準入環(huán)境,降低設立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門檻,逐步放開特殊行李托運、快登機、選座等創(chuàng)新類收費項目的審批等。
截至2013年底,我國共有運輸航空公司46家,按不同所有制類別劃分,國有控股公司36家、民營和民營控股公司10家;全部運輸航空公司中,全貨運航空公司7家、中外合資航空公司13家、上市公司5家。這些多元化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競爭,既有從事綜合運輸業(yè)務的大中型航空公司,也有專門從事全貨運、支線運輸的航空公司,競爭方式呈現出多樣化與專業(yè)化并存的態(tài)勢。
航空運輸干線網絡不斷完善
近十年來,我國航空航線網絡得到快速拓展,形成了以大城市為中心,連接全國、通向國際的四通八達的運輸干線網絡。截至目前,我國已形成北京首都機場、廣州白云機場、上海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4個首位樞紐空港。同時,建立了覆蓋沿海發(fā)達城市以及重要省會城市的區(qū)域性樞紐空港,包括成都雙流、深圳寶安、昆明長水等20家機場。2013年,北京首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達到8371.2萬人,高居各城市之首,名列全球第二,僅次于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。20個區(qū)域樞紐空港的旅客吞吐量也均在1000萬人以上。
截至2013年底,我國共開通定期航班航線2876條,比2003年的1155條增長了1.5倍,其中,國內航線已達2449條,占比為85.2%。另有內地41個城市通航香港、10個城市通航澳門、42個城市通航臺灣,這些運輸航線極大方便了大陸與港澳臺地區(qū)的往來。此外,還形成了以北京、上海等中心城市為起點,聯通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(qū)的國際航空運輸網絡。截至2013年底,我國已開通定期航班國際航線427條,通航50個國家的118個城市。
支線航空發(fā)展初具規(guī)模
支線航空在一個國家或地區(qū)航空運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支線航空運輸與干線航空運輸共同構成了整個航空網絡的有機整體??傮w來看,我國支線航空近幾年呈現出良好發(fā)展勢頭。
第一,支線航空發(fā)展速度領先于干線航空。支線航線數量從2003年的不足400條增加到2013年的1512條,年均增幅超過14%。同時,支線客運量增速也高于行業(yè)平均水平。據統計,僅“十一五”期間我國支線航線數量就增長了50%,支線旅客運輸量增長了77%,約有54.7%的支線機場年均增速高于同期機場平均增速。
第二,支線機場數量穩(wěn)步增加、建設等級逐步提高。近年來,隨著我國民航機場建設與發(fā)展,支線機場數量不斷增長。2013年,我國支線機場超過140個,比2006年增加30多個,約占現有民航機場的75%左右。同時,目前機場建設等級為4C級的支線機場的比例上升至60%,3C級支線機場的比例下降到17%左右。
第三,支線飛機數量有所增加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國支線機隊規(guī)模擺脫了此前逐年下降的趨勢,由2006年的74架增加到近幾年的百余架。并且,新增支線飛機中大多是速度更快、航程更遠的渦扇飛機。
第四,支線航線多分布在華東、中南及西南地區(qū)。近年來,我國開通的支線航線主要集中于長三角、珠三角、環(huán)渤海、東北以及西南區(qū)域。其中,長三角、珠三角地區(qū)經濟較為發(fā)達,機場密度相對較大,這兩個區(qū)域民用機場旅客吞吐量約占全國的一半以上,支線機場旅客吞吐量占全國支線機場旅客吞吐量的70%;而西南地區(qū)豐富的旅游資源也為其支線運輸提供較為充足的客源,支線機場旅客吞吐量所占比例也高于其他地區(qū)。
相關文章推薦: